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中国饭碗飘出北林香米好味道

2022-07-14 14:25来源:农民日报编辑:包阳

伏天将至,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盛昌种子繁育有限公司千亩水稻品种展示田内,天光云影,潺潺流水,2000多个香稻新品种争奇斗艳。微风拂过,送来缕缕稻香。

今年5月,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来到这片展示田调研时指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为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龙江要全面推行,当好全国农业现代化排头兵。好土长好稻,好种产好米,要坚决保护好黑土地,深化种业创新,研制更多优良水稻品种,为全国人民贡献最优、最绿、最香的“龙江稻米”。

北林区水稻规模化种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小面积种植引进的普通抗寒品种,到110万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系列香米,40年来,无数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披星戴月、南繁北育,取得辉煌的成果,苗永增、聂守军、张树春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绥粳4号”,北林香米在黑土地上萌芽

“我父亲为了培育香稻品种,耗尽一生心血。”提起过世的父亲苗永增,北林区嘉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苗锡宁有些伤感。

苗锡宁的父亲苗永增是北林区寒地香稻育种第一人,被誉为“寒地香稻之父”。

1984年,苗永增从湖南引进香稻品种,与当地抗寒水稻品种、云南的黑稻、吉林的黏稻杂交香稻,后与当地粳稻再次杂交后,培育出“绥粳1号”。

“这个品种奠定了寒地香稻的基础,开启了绥粳系列的研究序幕。”苗永增的学生刘文峰说。

1999年2月,苗永增所在的双河特种水稻研究所与绥化农科所合作,历经十几年培育的“绥香粳9230”,被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特种稻推广品种,命名为“绥粳4号”。这是北纬46.8度高寒地带第一个香稻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香粳稻品种,在省内外年栽培50万亩以上。

“该品种属味香型、长粒,人们习惯称之为‘大粒香’。株型紧凑,结实率高。分蘖中强,极抗倒伏,抗盐碱、耐寒冷。一般垧产1.7万-1.8万斤。该品种喜肥水,适应性强,丰产性好,从苗期到成熟期植株都会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刘文峰说。

“绥粳4号”成为黑龙江省香稻品种系列源头性的种质资源,省内各院校、科研单位及民营科研所、种业公司等纷纷以“绥粳4号”为亲本,相继又育成了诸多各具特性的香稻新品种,形成了香稻品种的大家族。这个香味,给黑龙江的大米增加了卖点。

自此,北林香米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绥粳18”,北林香米走向广阔田野

“绥粳4号”问世后推广种植面积不大,属于高端小众消费品种。如何提高香米产量,推广面积,让香米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水稻育种专家。

聂守军,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黑龙江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

“当时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水稻品种表现优劣参半,要么产量高但抗逆性差,要么品质优却产量低。”聂守军说。

2007年秋收的一天,晌午时分,聂守军啃着馒头在田间踱步。“突然发现有一行水稻长势特别好,当时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这就是后来的‘绥粳18’。”回忆起来,聂守军还是很激动。

接下来的几年试验,“绥粳18”亩产在千斤以上,品质也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以上,并最终在2014年成功通过审定。

“‘绥粳18’以‘绥粳4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系普法选育而成的香稻品种,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二级标准。”聂守军说。

聂守军团队还与绥化盛昌种子繁育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绥粳18”的育繁育推一体化。

“绥粳18”作为黑龙江水稻主栽品种,适应性强,抗倒伏,既解决高产又解决优质问题。截至目前,“绥粳18”推广面积近6000万亩,为农民增收近100亿元。“绥粳18”也成为黑龙江十大优质米之一。

在黑龙江寒地水稻育种方面,聂守军先后选育出了50余个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等一批项目及课题,取得获奖成果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2021年6月,聂守军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好种产好粮,好粮出好米。中国饭碗飘出北林香米的好味道。

科技助力北林香米茁壮成长

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张树春痴迷香米种植40年。1982年,农学专业毕业的张树春分配到绥化市北林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40年来,他走遍北林区各个乡镇、村,哪块地适合种什么品种的水稻,积温多少,他都如数家珍。

为了种出更加绿色生态的香稻,张树春一直在跟踪推广最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

“掌握新科技,把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变成农户家中沉甸甸的粮食和腰包里鼓鼓的票子,这是农技推广的根,也是最终目标。”张树春说。

“要想加速香稻的推广,解决优质香稻品种缺少配套栽培技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配套栽培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必须良种良法同步推进,创新栽培方法,建立技术操作规程,构建新的推广模式。”张树春说。

为了推进香稻标准化种植,张树春在全区推广了智能催芽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低温浸种,高温破胸,适温炼芽,从浸种到催芽完成仅需8天左右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单产。”张树春说。

智能催芽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北林香稻种植标准化程度。

如今,在香稻种植方面,北林区综合栽培技术位于全省前列,独创了高台大棚育苗机插栽培技术,重点推广了种子包衣、智能催芽、毯式育秧、控灌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稻鸭共作、稻鱼共作、稻蟹共作,标准化技术普及率达到98%以上。

随着农村土地规模化种植,土地流转、托管面积越来越大,以前那种人工喷洒农药的作业方式已经不适应农业的发展。2014年,植保无人机问世,面对新生事物,张树春积极引入,在北林区使用植保无人机航化作业,被称为“龙江第一飞”。

张树春说,无人机多光谱农业通过采集数据,上传云端,再传输数据,就会生成处方图,达到精准,让北林产出的稻米更加绿色。

自此,植保无人机在北林大地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北林区建了128个村级无人机植保服务站,应用无人机航化作业在270万亩次至300万亩次之间。

40多年来,张树春累计主持、参加完成新技术试验、示范科研项目490余项,主持30余项重点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获得主要科技成果奖20余项。

“北林土好、水好,香米产业搭上‘互联网+’‘数字+’‘科技+’快车,农业生产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张树春说。

今年北林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12.46万亩,香米种植实现了全覆盖。未来北林区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规模化、数字化、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建设北林香米良种繁育“聚集地,生产地”,将高品质、最营养的北林香米“端到全国人民的餐桌上”。

未来,农业科技工作者还将在黑土地上继续书写北林香米传奇。(岳海兴 姜宝栋 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