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赵皖平代表: 科技赋能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4-03-07 14:22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王欣童

中国食品安全报讯(两会特派记者 张华清 何妍君)“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继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33(1).jpg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

在《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中,赵皖平代表认为,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是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因素,是高质量发展的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新’即创新,具备颠覆性、创新性的技术含量;‘质’即高质量,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赵皖平代表表示。

“尽管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面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足、转化率偏低等问题,这是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赵皖平代表表示,虽然我国每年约有6000~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但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如美国、日本等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70%~80%,德英法等国更高达90%。

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赵皖平代表建议:

同频共振,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突破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瓶颈。打通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信息鸿沟,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推动合作事项的具体落实。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双方信息、技术、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发挥科研院所在知识积累、人才储备、实验设备和技术方法、信息来源等方面的优势;发挥企业在资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市场导向,发挥企业优势。企业与科研院校可以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或新质技术的应用研究,以赛事或农研基金等形式联合构建新型科技平台,建立人才联合培养与交流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平台发展方向,既能减少企业在科研方面的重复性投入,又有利于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缩短产业化周期。

人才先行,夯实发展基础。加大向农村地区派驻科技人员的力度,以“科研+基地+农户+企业”等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指导农民发展高质量农业。各地政府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鼓励当地年轻人返乡创业,联合家庭农场、合作社、创业园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为返乡年轻人提供创业支持和补贴。同时鼓励涉农电商平台进行开放式教学,开发农产品电商培训课程,扶持新农人创业,快速扩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

长效投入,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平台经济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研发投入,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一些涉农电商平台基于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基于社会责任的考量,有意识地加大农业领域的研发投入。对此,各级政府部门应予以积极鼓励,同时加强引导,建立长效机制,为加快形成、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好条件、营造更好氛围。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培育新质生产力,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密切联系。”赵皖平代表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农业农村部规划未来将建成十二亿亩高标准农田。这是端稳“中国饭碗”的最重要手段,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粮食的产能,提供旱涝保收的粮食产量。只有综合施策,才能真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农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此外,就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赵皖平代表强调:“要保证预制菜产业产品品质及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他建议:一是推进全产业链的融合化,二是推进生产全流程的标准化,三是推进产业全环节的品质化,四是推进产业链价值的合理分配,五是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数字化。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国家标准,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预制菜产业是一个前端原料在田间、后端消费在嘴边的‘全链条产业’,融合化发展是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关键。”赵皖平代表认为,只有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才能有效促进预制菜产业科学、健康、持续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