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买了食堂的打折菜,原本一份5元的荤菜折后价3元,一份2元的素菜折后价只要一元。减价不减量,味道都很不错。”1月9日18时,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学生吴诗睿走进食堂,打了一荤两素一份饭,饭卡只刷了5.5元。
去年下半年,该校发出“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光盘行动,从每一餐做起”倡议。每天18时以后,食堂每餐剩余较多且不容易保存的菜品都会进行打折处理。
而在浙商大行云苑二楼餐厅,饺子、馄饨、炒饭等小吃类,均标注有半份选项或可单个售卖。浙商大后勤中心餐厅赵经理表示:“我们为了服务更精细化,增加了可以按个卖的菜品,如狮子头、牛肉丸子、面筋夹肉等……想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的我们还提供免费的打包袋,鼓励学生‘兜着走’。”
除了鼓励学生厉行节约,食堂的大厨们还使出浑身解数,对部分边角料分类加工,减少厨余。如用手撕鸡剩下的鸡架熬高汤,再加到面点窗口的汤里,为食物增加风味的同时让每一种食材都物尽其用。在非用餐高峰时段,采取“大锅菜、小锅炒”,增加烹饪次数,按需烧制。这既利于把控食材用量,小锅菜口味也更好。
据统计,在采用按个售卖、晚上打折销售等方式后,师生逐步养成按需购买的习惯。过去两个月,该校食堂泔水量减少了10%。(纪驭亚 林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