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2 月遭了一次严重霜冻,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产量,对这项技术心里有底了。”1月30日,经宜宾市农业科学院邀请,四川省薯类专家在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互利村进行了秋马铃薯现场测产,互利村种植户郑大勇种的马铃薯亩产超过1500公斤。
据了解,此次测产会是对2023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试熟化与示范转化项目进行的一次现场验收。该项目通过对花生—秋马铃薯轮作模式进行示范应用,利用花生收获后的秋冬季闲置地种植秋马铃薯,同时引进晚疫病预警系统,精确指导农户病害防治,做到冬季扩绿。
“这项技术解决了花生收获后土地空闲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农户收入低的问题,做到冬季扩绿,为川南地区秋作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议进一步加强该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专家组组长、叙州区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彭洪在测产会上点评。
该项目负责人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高级农艺师张德银介绍,在项目示范期间,组织马铃薯团队成员,针对花生—秋马铃薯轮作栽培模式中的茬口安排、催芽、播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对农户进行了多次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同时借助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李洪浩博士提供的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精准指导农户病害防治,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间,全示范区无晚疫病发生。
经过现场测产,核心区马铃薯平均产量为1617.4公斤/亩。张德银介绍,按田边收购价2.4元/公斤计算,测产田块亩产值3781.7元。除去秋马铃薯种植成本1490元/亩,较一年只种一茬花生的非示范区增收2391.7元/亩。
“花生是宜宾特产宜宾燃面所需主要原料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张德银介绍,花生—秋马铃薯轮作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花生种植收入单一、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避霜冻技术下功夫,进一步熟化花生—秋马铃薯轮作技术,提炼总结成地方标准,指导企业、农户规范化种植,促使农民增产增收,为提高马铃薯(粮食)种植面积,稳定花生(油料经济)种植面积,助力乡村振兴,努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农科力量。”(徐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