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年关近,糖糕又飘香,吃出一抹乡愁

2023-01-12 11:53来源:嘉兴日报编辑:吕可意

苏轼曾言:人间有味是清欢。嘉兴人的“清欢”之味,想必有胜丰糖糕的一席之地。

形态不一、色泽玉润的糖糕,其滋味更是一绝。轻咬一口,口感柔韧软糯,虽有点弹牙,但香甜可口。吃糖糕,需得吃刚出锅的,糕上缭绕着热气,在嘴里面翻滚几下,咽进喉咙,这一抹香甜可直抵心田。

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做糖糕、吃糖糕,是秀洲区油车港镇由来已久的民间习俗。春节期间,吃上一口糖糕,甜美一整年,糖糕滋润了油车港人的日常生活,也孕育了灿烂独特的民俗文化。

不知不觉,年关又近了,油车港,糖糕又飘香了。

有人说,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对于油车港人来说,糖糕的美味就是烙在了每个人味蕾上的印记,每每忆起,一股清甜在心中回荡,似白玉,更似童年的白月光。

春节做糖糕,是油车港镇的传统年俗,每到腊月二十左右,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准备食材,将自家种的糯米磨成糯米粉。

制作时,在糯米粉里加入红糖和白糖,再用糖糕印模烙出吉祥图案,往桌上用力一拍,糖糕样子就出来了。蒸熟后,将一个个色泽棕红、表面光泽、花样繁多的糖糕拿到院子里晾,满院甜香,浓浓年味扑面而来。

任何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风民俗,都与这个地方的精神文化紧密相连。“鱼米之乡”油车港,之所以将糖糕文化传承至今,是人们把自己的情思、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其上,也是当地乡民“勤”与“巧”的体现。

这点巧思,首先体现在糖糕印模上。小小的木制模具里刻有寿桃、鱼、福寿喜等吉祥图案和文字,透露出江南木雕的雅致,也抒发了老百姓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模具在农户家也是代代相传,布满了岁月的印记。

许多老人说,“糕”与“高”谐音,古人有“百事皆高”之说,遇时令节气,登高吃糕,就有步步登高之意。

糖糕里有甜甜的祝福,也有淡淡的乡愁。随着时代的变迁,油车港的石板路变成了沥青路,木板阁楼也被红砖瓦房替代,但记忆中那抹香甜总是让人牵肠挂肚。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逢年过节,乡间小路上的阵阵糖糕香,可不正是游子思念的味道?

在油车港的糖糕文化中,糕模是糖糕的华美外衣,而糕模制作是内涵最为丰富的民间工艺之一。图形不同的糕模,几乎每户人家都有,有祖传的、有新刻的,甚至一些现存的代表性糕模,已有上百年历史,但风韵不减。

糕模制作也催生了以木匠张进泉为代表的乡间糕模雕刻匠人,他们巧妙地将雕版技艺运用到小小糕模上,经雕、镂、刻、磨等9道工序,细细地镌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

糕模图形的外环多以规则性的花边图案作装饰,造型洗练精简,刀法刚劲有力,且有强烈的装饰性。精雕细琢的过程中,艺人还会“因材雕模”。方尺之间,大的木材雕单眼糕模显大气,雕双眼糕模显精致;小的木材刻成三眼、四眼或五眼以上图案的茶水模和祭祀用的糕模,既精美又寓意。

从糕模的不同纹理、刀法、图案布局,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木匠的手上功夫和文化修为。他们师法自然,观察生活,从诗书与戏文中寻找到灵感,把民间工艺与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一刻一划之中,体现了一名优秀工匠的手艺与素养。

品味每一块糕模,我们可以读出工匠们的不同性格和人生,或刚或柔,或拙或稚。这是民间艺术蕴含的独特魅力和能量。

糕模无声,但似乎在默默述说着江南的滋味。一块糕模是一个故事,一则图案就是一页历史。难怪乎,几百年来,油车港的乡民与糕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糕模是稻作文化的依附,也是民间艺术的经典,更是匠人心中的一种寄托。

和许多古法技艺一样,油车港镇乡间盛行的做糖糕、吃糖糕风俗,在历史的洗礼以及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在寻常百姓家中淡去的经历。

但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传承糖糕文化,保护糕模雕刻传承人和糕点制作传承人,成为油车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点,而研究乡间做糕、吃糕习俗及糕模、糕印雕刻的文化价值,是保护的关键。

其中,以胜丰村打造的“糖糕奶奶”IP最为典型。

2020年,结合胜丰村菱珑湾美丽乡村改造提升,村里充分挖掘本地糖糕制作、糖糕板雕刻等传统手艺优势,打造了胜丰糖糕馆,邀请具有几十年糖糕好手艺的吴彩明坐镇糖糕馆,打响了“糖糕奶奶”IP。每到周末,“糖糕奶奶”课堂便会如期开课,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体验,这门传统手艺也渐渐被年轻人知晓和接受。

与此同时,糕模匠人张进泉也有了一间专门的糕模制作工作室。在他的工作室内,寿桃、双鱼、如意、八仙……时光仿佛又穿越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种各样在市面上难得一见的手工糖糕板,在这里依旧保留着旺盛的生命力。这项雕刻技艺也被列入了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胜丰糖糕馆和张进泉工作室成了当地的一个“网红打卡点”,游客络绎不绝。糖糕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积淀,余韵在新时代中缭绕,成了油车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新起点。(吴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