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青海湟中:农机农艺相结合 助农增收“薯”光好

2024-05-24 09:11来源:农民日报编辑:毛云

深松耕地、施肥起垄、覆膜点播……在高原上种植马铃薯的季节,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合尔营村上百亩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农机吐出的一条条“玉带”与黑土地交相辉映,一幅生动的耕作图跃然眼前。

只见正在田间忙碌的湟中区诺嘉家庭农场负责人杨生盛一个箭步跨上拖拉机,对新安装的北斗无人导航系统进行了简单的调试操作后,播种机便开始工作,大概二十分钟,一片土地就播种完了。

杨生盛告诉记者,和去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的播种机上安装了一台北斗无人导航种植系统,只需要操作“开启”和“暂停”就能轻松实现播种,这样的标准化种植,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节省了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这个系统的最大优点是省时省地省力,容易上手。你瞧,播种机走过的每一垄都是整整齐齐的,传统播种机种出来的歪歪曲曲,收割时不利于机收,还浪费土地!”杨生盛说,“去年,我们在陕西、内蒙古等地参观学习时,看到他们都在用北斗无人导航系统种植,今年我大胆尝试,也购买了一台安装在马铃薯播种机上,没想到效果非常好。”

将北斗无人导航系统应用于马铃薯机械播种是湟中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全新尝试。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现代化的农业装备频频亮相,成为田野的一道风景线。

记者在杨生盛流转的马铃薯田里看到,一条条水肥一体化滴灌的黑色管道通向田间,就是这些管道让传统的种植从“大水漫灌”变成了如今的“精准滴灌”,实现了高效、节能、增产。

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祁玉梅介绍,在去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今年结合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水肥一体化项目,湟中区在有水源保障的区域打造“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效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示范田,实现以水促肥、以肥调水,达成水肥耦合。

“土地还是那片土地,良种良法配套后,马铃薯产量实现新高。以前我们这马铃薯亩产是5000斤到6000斤,自从膜下滴灌项目实施后,这里的亩产达到了8000斤以上。”杨生盛高兴地分享着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新变化。

据湟中区农技中心副主任胡建焜介绍,在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湟中区聚焦单产提升,依托化肥减量增效、全膜覆盖栽培、绿色高产高效等行动,整合资源,综合采用脱毒种薯、智能播种、双色地膜栽培、水肥一体等新技术、新模式,在全区重点打造马铃薯节水增粮增效绿色高产高效百亩田40个、千亩方10个、万亩片1个,项目覆盖15个乡镇和220家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良种是“芯片”。为避免品种退化,要从源头提高种子质量。在鲁沙尔镇地窑村的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上,工作人员们正在有序扩繁脱毒马铃薯脱毒苗。记者看到组培室的钢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培养瓶,瓶里生长出鲜绿的嫩芽。一个月后,这些幼苗将移栽到温室大棚里进行炼苗,经过80天到120天的生育期后,结出原原种(微型薯),在进行原种、一级种的繁育后才能进入大田生产。

“别小看这小小的一株苗,这一个玻璃容器中有30到40株脱毒苗,目前基地上年产50万株脱毒苗,这些脱毒苗能生产出150万粒的微型薯,从实验室到一级种大概需要四年的时间,这个基地的建设为全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祁玉梅介绍,当地由于海拔高、气候冷凉,成为了马铃薯育种的天然理想场所。近年来,湟中区进一步优化“脱毒苗-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的种薯生产体系,从源头保证马铃薯种薯质量。

马铃薯因其稳定的价格、紧俏的市场销路,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湟中区作为青海省的农业大县,每年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目前共有260余家合作社从事马铃薯种植。近年来,湟中区一方面积极引进一批优质品种,一方面创建一批优秀示范基地,形成一批优势项目,扎实推进马铃薯产业绿色高产高效建设,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作出贡献。(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