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贵州道真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

2023-08-24 09:29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张玥玥


8月21日,道真自治县阳溪镇四坪村迎来一场小雨,清晨6点,天刚刚亮,菇农朱鹏带着村民,走进家门口的香菇大棚,开始新一天的采摘。满棚“冒”出的香菇,朵朵如伞,鲜灵灵的。

“一天采两次,早晚一次,有时凌晨两三点,也要忙着采。”朱鹏说,香菇的采摘很挑时间,该采时必须采,不然骨朵张开了品相就不好啦。

两个多小时后,朱鹏开着小轿车,将刚采下的鲜菇,第一时间拉到冷库收购点,称秤、算账、付钱,扣除每棒1元的菌棒成本,其他的就是自己赚的。朱鹏算了算,今年6个大棚种了6万余棒,已卖了9万多斤鲜菇,毛收入近35万元。

在四坪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道路两边的近百个食用菌大棚,三轮车、农用车穿梭其间。从阳溪到道真县城的公路上,不时能看到运载着香菇的货车,前往30多公里远的县城食用菌园区。那里是同辉公司的总部,公司将香菇分拣、打包、装车后,销往全国各地。

走进位于县城玉溪镇的巴渔工业园区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只见各个生产车间一派忙碌。一辆“贵A”牌照的大货车停在公司门口,包装好的300多筐鲜香菇即将发往贵阳,走进各大农贸市场。

公司工作人员魏远琴拿着的出货清单上,记录了当天上午出货的数量。她告诉记者,香菇是新鲜农产品,储存时间要求短,路上耽搁不得。“这段时间是淡季,上午出货只有600多筐,四五月高峰期,每天要出货7000多筐。”

不远处的菌棒生产车间,工人陈友芳和工友正在忙着菌棒组装,一棒棒圆筒形的菌棒从她眼前的传动带上快速通过。她是本地人,每天早晨7:30走进工厂,下午5:30下班,按计件算薪酬,每月能挣5000元左右的工资。在公司各个生产车间,每天有260多名工人辛勤工作。

这是一条紧密结合的产业链。明亮的灯光下,食用菌菌棒培养室,凉意十足,重重叠叠的菌棒码成山。公司技术负责人李进生告诉记者,这些菌棒通过高温蒸煮消毒后,进行恒温培养,目前储存的菌棒已有50余万棒,随时可满足全县菇农上棒。

早在2016年,通过招商引资,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扎根道真,兴建了厂房,配套建起了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科技研发中心,专业化从事菌种引进、培育、筛选、制种、推广。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公司在全县各乡(镇)引导建园区,园区下建农庄,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上连企业、下带菇农的产、供、销合作模式,并在重庆、四川、云南、上海、海南等22个省(市)设立销售网站,开通销售专线,架起道真食用菌销售的“高速路”,实现政府、企业、菇农“三满意”。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食用菌园区10个、蘑菇农庄27个、标准大棚2677个,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85家,在道真,以香菇、杏鲍菇、平菇、羊肚菌等品种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道真着力培育的首位产业,据统计,2022年,全县全年完成菌棒生产、投放1.7亿棒,总产量9万多吨,总产值9亿多元。

而今,“小香菇”撑起“大产业”,引发企业带大户、大户带散户、散户带千家万户的产业集群,全县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农户6000余户1万余人,户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这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经济效应,更撬动着一个边远县区域发展的意识觉醒:将过去行政推动逼着干转化为典型引路带动干,实现群众由“不敢种”到“抢着种”、“政府建”到“农户建”、“单打式”到“抱团式”、“不好卖”到“不够卖”、“企业赚”到“多方赢”五大转变,推动着道真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王其伦 韩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