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陕西洋县:做大做靓绿色有机品牌 促进生态农旅融合发展

2023-09-05 10:26来源: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编辑:张玥玥

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讯(鲁峰  翟晓华)近年来,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将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放在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探索上,坚持“绿色循环·生态宜居”定位,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优培强“米、果、菌、药、畜”五大主导产业,以打造田园乡村振兴基地为抓手,做大做靓绿色有机品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百姓在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政府主导政策扶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将“五个农业”同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要素有机结合、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以建设田园乡村示范基地为抓手,构建产业发展联动互补格局,不断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扶持。科学编制《洋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意见》《洋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县域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有机产业品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施“黑米提升、果业扩展、食用菌提质增效、药材突破、畜牧养殖整合”五大工程,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政策扶持农业装备提升、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全面推进产业提档升级。二是强化利益联结带动增收。强化产业帮扶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支持脱贫户、监测对象以土地、劳动力等各种要素入股,帮助脱贫户、监测对象获得稳定的经营性、生产性和工资性收入。全县现有联农带农经营主体65家,带动一般农户18422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4285户。2021年以来共下达产业帮扶项目资金9000余万元,带动11万人增收,其中脱贫户、监测对象8.3万人。

做靓绿色有机品牌,稳步提高农业效益

坚持“绿色循环·生态宜居”定位,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做大做靓绿色有机品牌,不断提升“含金量、含绿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增收。一是保证有机产业产品质量。县委、县政府把有机产业列为县域经济“五大产业”发展之首,落实《有机产品认证及肥料采购补贴管理办法》《有机产业园区企业入驻管理办法》等扶持政策,建立“不合规产品退出有机认证”等机制,坚决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形成较为完备的生产、加工、营销、监管、追溯等产业运行体系。坚持走绿色循环之路,大力推行种养业相结合、有机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推进企业产品、区域产业和农工旅循环,实现了有机产物“无剩余”、污染物质“零排放”。二是全面打造有机产业集群。建设占地4725亩、总投资21.8亿元的集有机产品加工、科研、物流、信息一体化的有机食品工业园区,目前入园有机企业15户,其中9户已投产运营。坚持每年树立10个有机标杆示范基地和10条标杆示范加工生产线,实行动态命名、表彰奖励制度,积极推行有机引领,示范带动。

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坚持生态为基,产业发展为核,优化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培育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新业态,有效推动农旅融合,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带动农民更好地致富增收。一是锻造品牌产业价值提升。突出洋县“生态、有机”特色,出台《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对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品牌建设等环节进行扶持,协助稻渔综合种养企业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稻渔品牌创建,建设“鹮乡稻蛙、洋州稻虾共生、马畅稻渔综合种养、纸坊稻鸭共生”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注册稻渔产品商标2个,高标准建设万亩荷蛙、荷鱼共生养殖示范园,形成以有机为特色的稻鱼、稻鸭、荷蛙、稻虾综合种养、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亩均“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到2023年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千亩示范基地1个、百亩示范基地8个,专业示范村2个、培育稻渔种养特色小镇1个,全县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8000亩以上,平均每亩增效1000元以上。二是延链补链产业深度融合。围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的总体目标,全县根据地域特色环境与地理条件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的高标准综合产业基地,龙亭田园乡村示范基地采取“荷蛙共养”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荷塘套养、鱼蛙共生、观光休闲、产业深加工的深度融合,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等,年均带动群众增收100余万元,带动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有机化,打造了生态有机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典范。

着力打造人才引擎,赋能产业加速发展

采取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人才引进,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能量,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拓宽渠道吸引人才。设立500万元人才发展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十条激励政策》,为12个涉农专家工作站引进高精尖人才,聘请40余名省内外知名院士专家、教授,深入开展农业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农作物新品种引进选育、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培育出猕猴桃、中蜂、食用菌等产业示范村65个,产业示范园(带)、示范点98个。二是聚焦基层培育人才。实施“基础提升、头雁领航、人才下乡、科技特派员”四大工程,组建县级五大产业技术服务专家库,推行“一镇一服务团”“一村一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选拔涉农人才、村级产业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等组成108支服务队,深入全县各村围绕粮油、果树、茶叶、中药材、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等领域,开展帮扶指导,累计举办集中技术培训630场次,分散开展入户技术指导13.7万户次,不断提高农户的生产技能,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至2023年6月,实现农业总产值29.2亿元,增长3.8%;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8857.07元,增长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