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工商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甘肃)公示系统,累计公示了266万户市场主体的2420万条基础信息。
市场主体的2420万条基础信息被归集公示,是我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尝试,也是我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构建新型监管体系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省工商部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以信息归集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建立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的效力初步显现。
持续推进信息归集共享机制
实现市场主体登记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传递和交换,是实现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渠道。
去年9月,省工商局报请省政府批准建立了《甘肃省企业信息统一归集公示联席会议制度》,为推进全省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同年11月,省工商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省政府“建、联、集、用”的总体要求,全面建成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甘肃)和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实现了全省涉企信息的统一归集公示和共享应用。
同时,省工商局与省发改委等38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并在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上开发了“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支撑全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双随机抽查检查工作。目前,全省有2755个行政执法部门在该平台上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23829户市场主体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460户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5958户市场主体通过履行公示义务或纠正违法行为,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我省工商部门累计对8686名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董事、监事及高管职务进行了任职限制。政府相关部门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银行贷款、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予以限制和禁入。
省工商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当前我省“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正在形成,市场主体守信经营意识不断增强,政府部门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市场交易风险和社会交易成本不断降低。
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是市场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的重大创新,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点任务。
去年10月,省工商局作为牵头部门,制定了《甘肃省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业务培训,实现省市县三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培训全覆盖。
目前,全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普遍建立了抽查事项清单库、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和抽查工作计划任务库,制定了年度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按计划落实抽查任务。截至目前,全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双随机抽查检查4043批次159205户、跨部门联查277批次4098户。
企业年报公示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自企业年检改年报制度以来,全省工商系统采取督查通报、建立台账、责任包干、挂牌销号、上门服务等多项措施,积极督促市场主体履行信息公示的义务,圆满完成各年度年报公示工作任务。持续完善市场信用监管体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工作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各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作用发挥还尚不明显,还不能适应政府加快简政放权的需求。
对此,我省工商部门将进一步加大信用监管力度,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以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
推动联合奖惩备忘录覆盖重点领域。对诚信企业实行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中减少检查频次,对失信企业在相关领域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推进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应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资源,采取大数据分析手段,进一步提升企业信用风险预测预警和动态监测能力。
完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各项制度统一。完善提升监管平台功能,规范操作流程,加快实现市场监管领域主要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
做好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工作。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原则,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部门、行政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提高信息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