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由北京市商务局、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2019中餐国际化发展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中宣部原秘书长官景辉、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副巡视员朱光耀、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傅龙成、北京市商务局副巡视员丁剑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北京市商务局副巡视员丁剑华讲到,餐饮业作为重要传统服务型行业,对刺激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1978年到2018年,40年间北京餐饮收入从1.7亿元提高到1100亿元,增长了近650倍;服务网点从不足1600家发展到8.6万余家,增长了54倍;国内八大菜系、国外风味美食,米其林餐厅、黑珍珠餐厅、老字号特色小吃,集聚北京, “京菜”更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
虽然中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但在与会专家看来,中餐的国际化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中国烹饪协会姜俊贤会长指出,目前中餐国际化的发展,仍面临着海外高水平厨师及专业管理人才匮乏、中外餐饮文化差异、中餐品牌形象建设薄弱、国家政策支持有限等问题。中餐国际化发展大会的举办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餐饮行业的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同时搭建起国内外中餐从业者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从而全面提升餐饮业创新水平,推动我国美食文化在海外的推广。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发表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海外中餐业的发展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的主题演讲。范周认为,中国美食及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中国文化对外推广和传播的绝佳途径。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海外中餐业的发展要把握好这一时代机遇,更好的适应海外市场的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发表主题演讲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表示,以中餐作为中国海外文化推广的载体,应该充分认识到中餐业的产业属性,应该将中餐看作中国文化在世界扩大影响力的有力条件,而不是过于强调中餐的的文化属性。葛剑雄认为,文化的推广,软实力的提升,首先要把文化变成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中餐在承载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任务的同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发表主题演讲
同时与会代表也指出,目前中餐的海外发展,仍然存在烹饪方式的健康程度偏低、本土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这都制约着中餐的国际化和进一步面向海外的发展。未来,为了更好的扩展国际市场,提升自身文化影响力,海外中餐从业者应该更加重视与世界各国餐饮同业者的交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餐饮业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以及相关技术,适应国际餐饮发展的流行趋势,进一步推动中餐的可持续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餐的海外发展还承担着“民心相通”的责任,巴基斯坦厨师协会主席Ahmad Shafiq表示,希望这种交流活动能够常态化进行,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国家针对餐饮业可持续发展的交流、探讨以及相互学习。
据悉,本届2019中餐国际化发展大会主题为“创新服务 全球共享”,会期三天,包括大会开幕式、国际中餐技艺交流、一带一路中餐发展研讨会等内容。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巴基斯坦、土耳其、厄瓜多尔、挪威、菲律宾、香港、台湾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餐组织负责人、商会代表、餐饮领域专家、相关产业代表200余位嘉宾出席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