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亮点纷呈

2020-04-02 15:53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完美体育·WM

近日,江苏省食安办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工作,全省共有22个县(市、区)进入现场复核阶段,此次评价工作从8月13日开始,至8月31日结束。本刊将分两期集中展示各地创建特色亮点工作。

20190828223939052001.jpg
南京市秦淮区探索移动餐车管理新模式

20190828223905980001.jpg
徐州市铜山区加强监督抽检

20190828223913838001.jpg
溧阳市小作坊集中建设区

20190828223857761001.jpg
泰州市医药高新区举办首届民间厨师争霸赛

20190828223922340001.jpg
兴化市执法人员对绿色农产品进行检查

20190828223929803001.jpg
宿迁市宿城区探索小作坊“一证三员五公示”新模式

南京秦淮区

创新食安监管方式 培育创建特色亮点

南京市秦淮区作为南京市主城区之一,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一方面,探索“移动餐车”管理新模式。“移动餐车”作为餐饮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群集聚区域临时供餐问题,已成为一种新兴就餐方式。如何加强对“移动餐车”的经营许可和后续食品安全监管,目前法律法规还没有具体规定。对此,秦淮区在原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指导下,积极探索针对“移动餐车”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为肯德基公司核发了全省首张“移动餐车”食品经营许可证,促进“移动餐车”业态健康发展,满足老百姓方便就餐、安全消费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创新食品经营许可审批和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在全市率先实施食品经营许可承诺制,对企业申请新办的食品经营许可,在材料符合要求、企业作出书面承诺的基础上,先行发证,后续30日内进行现场核查,鼓励食品经营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南京便利蜂公司许可项目上试点。同时,为加强消费维权工作,继夫子庙景区试点“先行赔付”消费维权机制后,在全省率先推行实体商圈“先行赔付”制度。

徐州铜山区

严把流通环节市场关

取得食品监管新成效

徐州市铜山区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全区上下找不足、抓整改、促落实,加大资金投入,严把流通环节市场关,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一是整合多方资源成立铜山区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投资800余万元配置食品及相关产品检验仪器,打造全省领先、全国有影响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投资168余万元新建“你点我检”食品快检室13个,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力量。二是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对全区多家农贸市场硬件设施进行精细化、标准化升级改造,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不断推进全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百姓生活质量。三是投资300余万元对全区小餐饮、小食杂店进行整改规范,提档升级,全面做到证照齐全、设施完善、制度健全、持证上岗。四是投付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经费200余万元,并将抽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2018 年度全区食品抽检完成6013批次,千人抽检率达5.69,食品合格率98.2%。

溧阳市

坚持问题导向 精准治理难点

稳步实现三个“双提升”

一是小作坊集中区建设实现商户效益和监管效能“双提升”。市镇两级政府筹措两小集中区建设资金5000万元,以奖代补发放补贴300万元,建成了上兴镇留云村、南渡镇金渊市场食品小作坊加工集中区和竹箦镇食品摊贩集中区。占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溧城镇食品小作坊加工集中区建设正有序推进。二是阳光餐饮建设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将餐饮业油烟、食品小作坊整治列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三大专项行动”,824户餐饮单位建成了阳光餐饮,3119户餐饮单位、食品小作坊按照油烟排放标准、食品安全标准整改到位,居民油烟投诉大幅下降,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质量、文明经营意识得到明显提升。三是安心菜场建设实现消费环境指数和民生满意“双提升”。将安心菜场建设要求纳入《溧阳市菜市场长效管理综合考评暂行办法(2018--2020)》,明确考核标准。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心菜场”建设工作的意见》,落实经费保障。城区农贸市场全部完成安心菜场建设,建立了专用快检室,即时检测、实时发布、即时上传、快速处置的常态化检测工作全面启动。

灌南县

推进食品溯源领域

筑牢安全监管防线

一方面,建立食品追溯召回机制。在白酒、乳制品和食品添加剂企业推行电子追溯系统,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全县26家食品生产企业加入电子追溯系统平台,流通领域已加入追溯平台6家,餐饮环节已加入4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投入使用,部分企业将追溯纳入常规生产环节,扫描产品二维码可追溯整个生产流程,杏鲍菇等龙头农产品企业食品安全追溯全覆盖。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准确记录生产环节中的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产品标识等信息,确保不安全食品能彻底及时召回。另一方面,强化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建立风险交流专家智库,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专家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引导全县食品生产经营者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强化食安信息发布公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得到有效指导和引导。与法院联合召开食品安全新闻发布1次,在县电视台直播食品安全讲话3次,3年来累计发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9次。

淮安洪泽区

聚焦“两个环节”精确推动监管

一是聚焦种养业环节,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管。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可追溯等制度建设,指导种养业基地做好农(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组织开展禁限用农药、兽用抗菌药、生猪屠宰、瘦肉精、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同时,洪泽区针对机械种植、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等薄弱环节,实施重点重抓,不断推动全区粮食生产装备、农技水平“双提升”。全区现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农产品地标24件,认证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5个,申报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2.04万亩,建成省级畜牧健康养殖示范场33个,部级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个。

二是聚焦监管环节,科学实施食品抽检。以非法添加、农兽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等问题食品为抽检整治方向,结合日常监管、群众关注度和消费投诉等因素,科学确定不同的抽检数量和抽检频次,品种覆盖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和保健食品等30类食品。2017年以来完成千人4批次食品安全抽检和监督抽检共3664批次,其中不合格食品81批次,均已依法处置到位,核查处置完成率100%。建立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两年来共移交公安机关食品犯罪案件线索13起,今年8月又新移交公安部门3起食用农产品案件线索,目前相关案件正在侦办中。

盐城盐都区

严把“四道关”有效防范

食品安全风险

一是严把种植养殖环节“源头关”。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检测蔬菜、水果样品68434个,合格率达99.8%以上。

二是严把生产环节“加工关”。对全区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实行“三分”管理。用好用活种植、水产、畜禽三大质量追溯平台,及时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投入品监管、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实现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建成农产品质量追溯示范基地24家、水产品质量追溯企业2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企业31家、中央厨房1家。

三是严把流通环节“市场关”。全区2564户食品经营单位全部实现“五有”,即经营有资质、安全有承诺、管理有制度、进货有查验、制售有台账。建成1个区级食品快速检测中心、9个市场监管分局食品快速检测室及7个农贸市场农副产品快速检测室,完善硬件配备,快速检测设备使用率100%。

四是严把消费环节“餐桌关”。重点推进全区744户餐饮服务单位的量化分级管理,推行餐饮单位“五常法”等管理模式,评定面和公示率均达100%。建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店30家,创成省级食品示范街(区)1条。突出餐厨废弃物管理,促进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平均每天收运餐厨废弃物达10吨。

扬州广陵区

奋发作为提技术

织密质量防控网

扬州市广陵区通过提技术、建系统,有效推进了食品检验工作与技术体系建设。

一是规范监督抽样检测。按照“统一扎口、对口负责、闭环管理”的原则严格监督抽样和后处置过程,2018年完成食品抽样任务2140批次,已连续三年远超4批次/千人/年的要求,同时实现了后处置率100%和处置完成率100%。

二是加快推进快检工作。与扬州大学合作共建食品安全快检室,2018年共进行农产品快检1887批次。加强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快检工作,已有21家市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接入市局监管系统,全年各市场共完成快检54900批次。

三是强化技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美滋滋”应用,基层执法人员现场使用“美滋滋”执法端开展量化分级和日常监督检查,并及时将监管结果记录表拍照上传“美滋滋”后台,信息化监管率接近100%,“美滋滋”农家宴平台数据上报实现了量的突破。

四是建立餐厨垃圾处置体系,精准把握三大“数据值”。张开一张网,全面摸清餐厨垃圾产生数量、运输途径、处置方式等“初始值”;收紧餐厨废弃物收集处理资质企业和餐饮单位两条线,明确餐厨垃圾管理的“目标值”;做好餐厨垃圾管理的机构配备、宣传劝导和督查整改,落实餐厨垃圾管理的“修正值”。

扬州江都区

创新“证照一体化”

树立食安城市新形象

扬州市江都区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强化日常监管,创新方式方法,打造食安江都新特色。一方面,打造食安城市品牌。设计“食安江都”创建标识,公开聘请40名食品安全义务宣传员,佩戴“食安江都”“食品安全宣传员”标识。开展2期“请跟市监检查食品”活动,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和群众代表,实地参观了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江都电视台全程直播,进一步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信心,打造“食安江都”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推行证照联办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证照一体化”,出台《食品经营企业“证照一体化”工作规范》,对从事餐饮服务、食品销售等新设企业,实行“一窗申请、合并受理、并联审核、证照统发”的工作模式,获得群众一致好评,被国家、省、市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区市场监管局先后被国家总局、省局评为“企业登记工作成绩突出窗口单位”“商事登记改革先进窗口”。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获得表彰,并优先推荐国家级试点。

泰州医药高新区

以创建为抓手

打造农村集体聚餐新局面

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针对辖区内农村集体聚餐多的情况,积极推进全区民间厨师、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工作。成立全省首家区级民间厨师协会,成功举办首届民间厨师争霸赛,为民间厨师提供业务展示和提升平台。在全市创新首推民间厨师“持证上岗”+“线上线下”公示。持证厨师在全区农村集体聚餐标准示范点、村(居)政务栏、农贸市场、居民小区宣传栏、人流密集场所进行了公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创新打造了全省首个农村集体聚餐标准示范点,制定并申报了全省首个农村集体聚餐点建设和管理的地级市标准,设计并配置了全省首份农村集体聚餐点食品安全责任险,大力推动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管理,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2018年以来,全区农村集体聚餐备案数1057次,备案桌数16969桌,聚餐人数166283人,民间厨师持证数66人。

兴化市

预防为先 管理为要

把好食品安全“源头关”

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实施“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升级”行动,开展种植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大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综合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绿色生产技术,实现生产全程标准化和全域绿色化。实施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推进牛羊家禽集中屠宰管理,加强粮食收购贮运环节的安全监测与监管。

二是严格规范管理。出台《兴化市食品小作坊实施登记产品目录(第一批)》《兴化市食品摊贩备案办法(试行)》《兴化市农家宴备案管理操作指南》等系列文件,从严规范“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农村家宴”等活动。两年来,累计核发食品小作坊登记证256家,备案小餐饮339家、食品摊贩140家、农村家宴厨师1018名。大力实施餐饮提升工程建设,创建省级餐饮示范店38家,“明厨亮灶”630家,学校食堂视频化管理实现全覆盖。推进农贸市场快检室标准化建设、常态化运行、制度化管理,加强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乳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电子追溯全覆盖,食用植物油、肉制品生产企业追溯率分别达78%、60%以上。

三是制定培训计划。督促企业制定员工年度培训计划,组织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开展多层次、分领域的食品安全专题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操作工人”每人每年参加集中培训不少于40小时。在各乡镇(街道)开展农家宴等各类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严防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宿迁宿城区

探索“一证三员五公示”新模式

逐步实现监管“五统一”

宿迁市宿城区积极探索监管方法,推进建立社会共治新模式。一方面,针对小作坊散、乱、小、偏的特点,出台《宿迁市宿城区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申领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开展食品小作坊“一证三员五公示”监管模式。“一证”指规范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管理。“三员”指每个小作坊要明确食品安全管理员、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网格管理员、日常监督管理员,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属地责任、监管责任。“五公示”指在生产场所对食品原料(含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风险等级、日常监督检查结果、食品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主动作为,破解学生“小饭桌”无序、失管难题。出台《宿城区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对辖区内98家社会开办的学生“小饭桌”实施“双轨制,五统一”监管模式。对在商业用房内开办的学生“小饭桌”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纳入日常监管;对于在非商业用房内开办的“小饭桌”实行备案登记管理和抄告制度,日常管理工作由乡镇街道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同负责;实行统一编号、统一信息公示、统一检查评比、统一培训、统一信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