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汾酒——“酒魂”永续,历久常“新”

2024-06-14 16:19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编辑:许圣

中华文明三千年,无数金玉器皿、雕梁画栋,成为留存于世的古代文化的见证,而融汇匠人匠心、承载文化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成为活态演绎文明进化历程的珍宝。

器物文明、非遗文化,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

“不同于器物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技法和内在精神的传承,因而可以历久弥新、永焕生机。”有专家表示,正如同上古时代的青铜器传承到今却常有缺损、锈蚀,举世闻名的兵马俑也难免因为漫长岁月的风化和人为有意无意地破坏,而导致没有百分百保留原有的面貌。

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此——譬如从古至今的美酒,可以因为工匠们代代手口相传而流传至今,也因为工匠们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而品质精进,从古代的“浊酒”,发展到后来的“白酒”。

汾酒也同样如此,千百年来的酿造源流,使其积淀了深厚的根基,而60年前的技术试点,则是其从手工化到工业化的转变,也是从经验化到标准化的转变,更借着技术的梳理而实现在各个节点上的精益求精,一跃成为彼时中国白酒工业化、现代化的优质范本,带动、哺育了无数地方酒企走向现代化。

定标产业化航道,汾酒试点影响深远

日前,以“澎湃六十载,蓬勃新时代”为主题的纪念“汾酒试点”六十周年暨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群贤毕至、专家云集,共贺这一个对中国酒业工业化、现代化影响至深的事件。

1963年,正值中国白酒产业初步实现工业化之际,为进一步提升汾酒品质,汾酒厂向轻工部提出了总结其生产技术经验的要求。时任部长李烛尘批示,提议由轻工部发酵研究所秦含章所长任组长,组建“总结提高汾酒生产经验试点工作组”,带队深入汾酒厂蹲点,汾酒试点工作由此展开。

这项试点,是国家层面组织专家团队,通过系统总结名酒经验、科学解析酿造原理的一次大型科研活动。从国家级科研机构、山西省科研院所、部属大学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了56人的专业队伍,从分析、工艺、微生物到试验、成品,分为5个专题组,展开深入的试点研究。如此高规格、高水准、高技术人才荟萃的白酒试点,在历届行业试点中首屈一指!

“汾酒试点”从1964年3月开始至1965年5月结束,共开展了200多个项目的研究,进行了3000多次试验,取得了2万多个试验数据,用当代科学技术,将历代的传统操作经验科学化、系统化、完善化。通过总结试点,揭开了汾酒质量之谜,提高了质量和产量,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汾酒的生产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以此成果,进一步向全行业推广,影响了中国白酒工业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也正因此,“汾酒试点”成果1978年代表全行业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如此殊荣,历届白酒试点前所未有。

业界有识之士这样评价:1964年的“汾酒试点”,在中国酒业历史上、在白酒试点和创新史上,都有着划时代的品质意义、科技创新意义、文化意义,它开启了中国酒业那个时代的“新质生产力”。

时至今日,“汾酒试点”的理论与实践影响深远,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引领价值。

回顾往昔,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表示,1964年“汾酒试点”,有力助推了汾酒的发展,影响了中国酒业的进程,是汾酒发展史、中国酒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汾酒集团作为试点的落地执行者、最大受益者,对“汾酒试点”充满了感恩之情。

变无止境,常变常新

“中国酒业的高质量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围绕需求侧去创新,这就需要认真研究需求侧的‘变’与‘不变'。”在提及中国酒业的传承与革新之时,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如是表示。

在他看来,昔日的汾酒试点,是一次承上启下的传承和变革。其中,既有对古往今来酿酒经验的大总结,也有在承袭古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业特点的产业革新。到了今天,白酒工业更应该求新求变。

宋书玉认为,如今,酒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行业需要与时俱进,“变”的是产业升级和产业赋能。现在名为“智慧产业”的“第四产业”已经诞生,它为传统的一、二、三产业提供了升级和赋能。

实际上,汾酒同样在求“变”,以“智慧化”来带动新的变革。

汾酒“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建设“智慧汾酒”的目标方向,并积极与业内具备强大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合作,推进“智慧化”。

从2021年至今,汾酒先后与山西省属国企云时代技术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借助对方在云计算、数智化方面的优势,全面推进“智慧汾酒”建设。

2022年初,汾酒发布了复兴目标任务,其中一项就是加快推进“数智化汾酒”建设,用数智化手段赋能汾酒,全方位推动汾酒高质量发展。

袁清茂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加快推进“数智化汾酒”建设,要求加大科技赋能,高度重视数智化转型,用数智化手段赋能汾酒,为全方位推动汾酒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据了解,目前,汾酒已经在管理、营销、生产等多个层面推进“数智化”。如在酿酒环节,汾酒引入了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实时监测酿酒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酒液浓度等各项参数,这种智能化的监测手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降低了因人为疏忽带来的质量波动。

汾酒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注重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为酒厂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帮助酿酒师更好地掌控整个酿酒过程。通过机器算法和大数据分析,酒厂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趋势,这使得汾酒能够更加精细地调整产品结构,并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应用在酒厂的智能仓储管理、自动化设备协作、渠道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从生产端、管理端、销售端的全过程、全链路智慧化,实现了科技对酒业的全程赋能。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纪正昆在受邀出席“汾酒试点”六十周年大会时表示,以智能酿造为主要表现的新质生产力,将成为“2024汾酒试点”乃至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主要航向。希望中国酒业在继承传统酿造工艺与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及5G等先进技术,以及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智能化,实现智能与绿色生产、控制与管理,推动整个酿酒产业链的高级化和供应链的现代化。

酒魂不变,精益求精

对于汾酒而言,发展的过程中有“变”,也同样有“不变”。

袁清茂指出:传统的更传统、现代的更现代,是“汾酒试点”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更好地实现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将是我们对“汾酒试点”最好的继承和创新。

也就是说,汾酒内核之中传统的部分,是属于“不变”的部分,也即传承千年的杏花村汾酒文化、活态的酿酒技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酒魂”所在。

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研究“汾酒试点”后总结,敬仰传统是汾酒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汾酒试点”已成为我国酒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他提出,既要敬仰先贤,加大对酒典的揭示和利用,汲取古人智慧,推动酒业的高质量创新,也要将科研与典籍挖掘紧密结合,借助最新科研成果,恢复绝技,传承文脉,造福人类。

中国轻工联合会原副会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钱桂敬认为,传统工匠精神是汾酒试点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因为回溯到60年前,当时汾酒的一线工人,受教育程度较低,但正是他们把口传心授的“怎么做”变成了有章可循的操作规程。所以说,传统工匠精神是源、是本、是根。

事实上,不光是业内、业外的专家认识到继承汾酒活态文化的重要性,汾酒人对此同样有着清晰的体认。

2021年汾酒全球经销商大会上,袁清茂明确提出“坚持中国酒魂战略定位”和“坚定扛起汾酒品牌文化传播大旗”。

在袁清茂看来,今天的汾酒“由高增长转向高质量”是打天下,“实时全方位经营管理”是守天下,“坚持中国酒魂”是定天下,三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坚持中国酒魂”这一不变的承诺,已经被汾酒人上升到了事关汾酒,乃至事关整个中国白酒业前途和命运的战略高度,他认为:“汾酒,中国酒魂”浓缩了以往汾酒发展各个阶段的精华,作为中国名酒的最高定位,对于实现汾酒复兴、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酒魂”定位,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文化体系,是“汾酒复兴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汾酒事业守正创新,为中国酒业强根铸魂,是汾酒人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