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护渔十年终见效 浙江渔场重回鱼虾满舱

2023-07-21 09:10来源:浙江日报编辑:王艳丽

上个月,我受邀参加一场会议。主办方说,你是亲历者,也是重要的推动者。

这个会的主题是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十年的回顾和展望。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十年了。在我的新闻从业经历里,这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时光。

记得那几年,不断在渔区、在码头、在渔船、在政府部门之间,采访奔走,推出了一组组关于渔业困境的调查报道,引起了很大社会反响。

十年过去了,6月21日,这场回顾和展望会议在舟山举办,很多专家学者和主管部门的人士都作了探讨。

十年来,浙江的努力已经见了成效,东海的鱼又多了,举个例子,专家们提供的数据显示,“四大渔产”比上世纪90年代末增加4倍以上。

“东海无鱼”调查,引发关注

回到2013年年初,那个平常的晚上,我和海边的朋友聊起渔民们出海打鱼,鱼越来越少,就连科研队员去调研,也没什么收获。

这是什么原因?茫茫东海经历了什么?

于是,我去温岭松门、石塘等渔业重镇调查了几天,采写《东海无鱼》的报道,2013年4月17日在《钱江晚报》刊出第一篇。

经过几十年的滥捕滥捞,东海渔业已经不堪重负。

“这篇报道,像是蝴蝶效应,搅动了渔场。”一名业内人士这样和我说。

当时浙江有2.2万艘合法渔船、1.2万“三无”渔船;部分渔船大机小标,200马力,实际400马力;大型灯光围网,应该3000瓦的,装5000瓦;违规网具杀伤力很大,绝户网连虾子都不放过……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调查报道里,我把这些问题都一一揭开了。随后,多家媒体也纷纷跟进。

东海渔业现状,引起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拉开了修复振兴的大幕。

2014年5月,为破解“东海无鱼”困局,整治乱象,保障渔民长久生计,省委省政府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果断做出修复振兴浙江渔场的重大决策,出台《关于修复振兴浙江渔场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4〕19号)文件,成立渔场修复振兴协调小组,开展“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全力破解海洋捕捞能力过剩、资源衰退的“全国性难题”。

浙江以“一打三整治”行动为主要抓手,率先在全国打响了清理“三无”渔船、“绝户网”和整治“船证不符”渔船的“第一枪”。

这场专项行动,是以推进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修复,来倒逼沿海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无鱼到护渔,推动人大立法

码头边,一车车硬币大小的鲳鱼、筷子大小的带鱼被拉去做饲料,令人痛惜……

在东海无鱼系列调查报道之后,我们又推出了一组东海护渔的系列报道,提出了整治违规渔具、延长休渔期、统一休渔时间、加强执法力量等建设性的意见,在渔区和渔民之间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这些,同样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们和主管部门发出了保护幼鱼的倡议,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

我们还发起了首届寻找浙江“最美护渔卫士”宣传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寻找为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作出突出贡献的执法一线先进个人。我本人也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一系列的报道,推动了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

2016年底,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海洋幼鱼资源保护促进浙江渔场修复振兴的决定》,从地方性法规层面支持渔业资源保护。

哪些鱼不能捕,哪些网具不能用,渔具尺寸要多大等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专家这样表示,浙江率先在全国出台渔具专项整治工作意见,打破长期以来我国海洋捕捞“无序、无度”和“不敢管、管不了、管不好”的尴尬局面。

十年之路,浙江经验有这些

这十年来,中央海权办和农业农村部多次总结推广浙江经验做法。专家说,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行动,是一次思想上的大转变大革命,思想认识上的高度带来行动上的力度。

这些经验包括这几个方面:

省级层面,加强领导、多部门协同,成立由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28个省级部门参加的协调小组。

纵向层面,省市县三级联动,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打减治转并举,持续开展“幼鱼资源保护战”“伏休成果保卫战”“禁用渔具剿灭战”等系列攻坚行动。

政策层面,持续推进减船转产、生态修复、三产融合、科技推广、渔民保障等务实举措。

成效方面,促进了“渔业强、渔区美、渔民富”的共富目标不断走深走实,一举扭转了海洋捕捞能力严重过剩的严峻局面。

经过多年的修复振兴,近年来,浙江渔场主要经济鱼类密度开始上升,“四大渔产”比上世纪90年代末增加4倍以上,大黄鱼、墨鱼逐步回归,海洋渔业资源出现了恢复向好态势。(史春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