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全国首批“土特产”名录、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游上G20峰会、杭州亚运会等国际餐桌的温州大黄鱼,今年还首次游出了“国门”。
作为大黄鱼主产区,如何让温州大黄鱼“游”得更深、更广、更远?为深度挖掘大黄鱼产业文化,温州聚焦大黄鱼全产业链发展的焦点与关键技术,全力探索生态养殖大黄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生态养殖
一条鱼“游”出共富产业
“咕咕,咕咕……”傍晚时分,在温州市平阳县南麂镇海派渔业的养殖基地里,一条条金黄色的大黄鱼刚捕捞上岸还会发出叫声,十几名工人就开始麻利地分拣包装。“连夜打包、冷链发货,第二天就会出现在杭州、上海等地的餐桌上。”海派渔业董事长林端萍说,南麂出产的大黄鱼品质接近野生大黄鱼,在高端市场非常畅销。
位于浙江黄金海岸线的南麂岛,地处冷暖流交汇处,是海洋生物的天然乐土,也是温州四大渔场之一。早在1954年,国务院就将南麂岛定为大黄鱼产卵场保护区。这些年来,南麂列岛相继入围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今年更是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优越的水质和丰富天然的饵料,造就了南麂大黄鱼非凡的品质。
大黄鱼是南麂镇的支柱产业。目前,南麂岛上大黄鱼养殖水域达2400余亩,年产大黄鱼2400吨、产值3.1亿元,每年为南麂镇及周边地区村民提供销售养殖捕捞等500多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南麂大黄鱼是温州全市大黄鱼产业繁荣的缩影。目前,在洞头鹿西岛、瑞安北麂、平阳南麂、苍南界牌沿海连线的温州大黄鱼主产区,已经形成一条从北到南的深远海养殖产业带。温州现有深海养殖大黄鱼规模养殖企业31家,去年大黄鱼产量达量17318吨、产值达15亿元,产量和产值位均居全省第一。如今,温州大黄鱼已经从单纯的养殖产业向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成为农业产业化、海岛振兴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富密码。
科技赋能
智慧渔业走向深远海
在洞头大瞿岛大黄鱼养殖基地里,数十万条27椎东海大黄鱼的苗种正在深海畅游。“我们经过数年筛选,在无数条大黄鱼中选育出了27椎东海大黄鱼。它比普通的大黄鱼多一节椎体,因此身形更加瘦长,条形和品质也更趋近野生。”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主任张立宁介绍。
种质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除了27椎东海大黄鱼,在省水产养殖研究所和宁波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指导下,温州在大黄鱼新品种“东海一号”基础上进一步选育新品系,近5年来繁育大黄鱼苗种超5亿尾。在保障本地供应的同时,辐射台州、宁波乃至福建等地,逐步建立温州本土化大黄鱼完整养殖链。
驱动温州大黄鱼产业振兴,更需要装备、技术向智慧渔业转型升级。为减少台风带来的风险,温州一次次改进养殖网箱。“现在的深海网箱从海面看起来只是几个‘圆圈’,其实是由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围起来的,遇到16级台风也可以完好无损。”洞头黄鱼岛海洋渔业集团负责人郑祥武介绍。在他的养殖场里,还搭建了智慧渔业系统设备的远程监测平台,可以通过传感器一屏掌控渔业养殖的所有细节。
在温州大黄鱼产业大会上,发布了高品质大黄鱼品质提升与全链保障五大新技术,包括大黄鱼智能渔城集成技术、超大型软性无底围网技术等,有效解决了传统大黄鱼养殖抗风浪弱的难题,推动温州大黄鱼不断游向深远海。
链式发力
一条产业链描绘新未来
如何让大黄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据了解,温州市出台大黄鱼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支持大黄鱼种业发展、养殖装备提升、品牌培育、市场拓展。坚持产业升级、科技引领、品牌号召、绿色发展,全力打造温州大黄鱼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温州建设成全国优质大黄鱼产业高地。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大黄鱼产业大会上,为助力南麂大黄鱼全产业链发展,平阳县与一米八海洋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签约,将在深远海大黄鱼工业化智能化示范养殖、生态渔旅示范区、产业园及研究院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南麂大黄鱼全产业链工业化、智能化、标准化、品牌化,推动南麂大黄鱼产业变革与升级,助力共同富裕。
吹着海风,站在浮桥步道上体验海钓……今年7月,南麂岛海洋牧歌渔旅体验园正式运营,这个以大黄鱼为主题的渔旅休闲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瑞安丰和海洋开发有限公司开创了“黄鱼宴”主题餐厅,开业4个多月已接待一万多名食客。温州通过“黄鱼宴”、大黄鱼年鱼节、城市推介会等形式,塑强温州大黄鱼品牌形象,书写更多渔旅餐饮新画卷。
在东海之滨,成千上万的鱼群正顺着浪潮奔腾,奏响壮美磅礴的蓝色交响曲,温州大黄鱼产业正在书写更广阔的未来。(汪子芳 周陈璐 萧云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