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青海湟源县:树莓扎根高原 产业“落地开花”

2023-08-21 09:00来源:农民日报编辑:王艳丽

一场小雨后,山中空气清新,炽热的阳光直射在大地,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让游客流连忘返。近日,记者走进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青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

黝黑的面庞、干净整洁的蓝色衬衫、银黑色的马甲,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略显紧张却坚定的声音,让记者对眼前这位的前沟村副书记、公司董事长晁沐印象深刻。

“我是从黑龙江哈尔滨引进的这个树莓品种,把树莓种在高原上,没想到竟然成功了。”每每回想起当年引进树莓的情景,晁沐都感慨良多。

自主创业引进树莓

1991年,20岁出头的晁沐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决定自主创业。他通过贷款和多方筹集的30万元资金成立了湟源晨晖拔丝镀锌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日常车间用工、网围栏拉舍等吸收了当地近100余名闲置劳动力。

为了更好带动群众增收,晁沐多次外出考察,最终从黑龙江等地引进了树莓和草莓在自家地里进行试验,但是由于人员和技术等原因,树莓、草莓的种植试验一次次都失败了,家人和亲友们都开始劝他别再试了,赶紧好好做生意。

但是晁沐凭借着在部队锻炼出来的韧劲儿,锲而不舍地学习。他跑到河南向树莓种植户学习专业知识,聘请黑龙江树莓种植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结合湟源县农牧局种植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因地制宜进行树莓种植试验,最终确定了合适的行距、株距、定植深度及正确施肥、浇灌方法,进而制订了适合当地情况的《树莓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当年树莓挂果丰收,乡亲们都被晁沐的坚持所感动,纷纷表示愿意发展树莓产业。

这些年,晁沐当选为青海省人大代表,获得“全国十佳农民”“第三届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但晁沐认为,更开心的还是得到乡亲们的认可。

盘活沉睡的资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树莓产业成功在湟源县落地生根、发展壮大。2010年,晁沐当选为前沟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他正式成立青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2023年,带领乡亲们成立湟源县沐园种植专业合作社。随着产业发展走向专业化,种植规模小的问题摆在了他面前。于是,晁沐开始流转土地进行树莓种植,树莓种植基地由最先的500亩发展到现在的5000亩。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农户数达800余户,季节性用工人数达600余人,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近8000元。

2015年3月,湟源县成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首批试点县。2016年9月,湟源县同步跟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2017年3月,前沟村村委会与青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签订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这标志着青海省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现场缴纳356.14万元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款后,公司拿到了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分局颁发的不动产权证书。

在拿到不动产权证书后,公司当年便从农行湟源县支行、湟源县农信社顺利拿到了600万元贷款。

“以往从农户手中流转来土地,无法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物,现在有了不动产权证书,障碍就破除了。流动资金得到保障,我们也有底气!”晁沐说。公司上下都倍感振奋。就这样,公司解决了贷款难的烦恼。

土地收益如何分配?据湟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严卓才介绍,除去调节金外的增值收益,前沟村将60%的收益留作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壮大村集体合作社;剩余的40%将按人头平均分配给村里的1294人。

2016年至2020年,前沟村为农户分红总计160万元,支付农户地租、劳务费用共计4400余万元。相邻的申中、立达、莫不啦、大山跟、庙沟脑等8个村也以土地流转形式加入到树莓公司,带动农户从100多户发展到2000多户。

产业融合促增收

“湟源县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树莓山庄”。这是湟源县在青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入口处立着的醒目标识。这也意味着湟源县正在探索以树莓产业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前沟村也开始谋划起如何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在湟源县的指导下,前沟村利用县级发展乡村旅游扶贫资金300万元,建立了所有权属村集体性质的300亩树莓采摘园,实现村集体与群众双赢。2022年,仅此一项合作社集体便增收了120万元。

游客有了,如何让他们来了能留下,并且不让他们“空手而归”?为此,晁沐带领公司团队着手延伸树莓产业链条。

在县里的支持下,公司以树莓山庄园区为载体,建成了高原树莓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000余亩,树莓宾馆、特色温室餐厅、树莓红酒生产车间、树莓饮料生产车间、新鲜树莓保鲜库、中心广场等配套设施也相继落地。

“我们县的树莓鲜果已通过原农业部的绿色食品认证,树莓果酱荣获2021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园区通过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特色餐饮,接待游客近12万人次。”严卓才说。

前沟村党支部书记郭显寿告诉记者,目前,村里与公司正积极筹建景观大门、森林民居、帐篷营房等旅游景观,并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更多停车场等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乡村旅游体验服务。(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