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讯(记者 朱定荣) 近年来,泉州市高度重视小作坊治理工作,将规范发展地方传统作坊融入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等战略决策部署,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不同业态、不同主体和不同经营方式,实施“一品一策、一坊一策”,开展“区域集中、精品示范、旅游展示、品牌创建”整治提升模式,探索了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小作坊监管之路。持续5年小作坊分类整治,累计关停取缔食品作坊54家,规范核准小作坊357家,打造精品示范食品作坊54个,转型升级为企业的食品作坊18家,小作坊食品两年监督抽检批次合格率99.75%,小作坊生产经营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晋江市龙湖镇来旺良品堂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一期集中加工区约1200平方米,已建设15家加工点;二期加工区尚在规划中,计划建设3000平方米。目前,已有9家生产风吹饼、桔红糕、三合面等闽南特色传统食品小作坊进驻,还有6家正在抓紧做好进驻的相关准备,预计近期能陆续入驻。已经入驻的小作坊老板洪一博对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大加赞赏,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他说“9家招商入驻的小作坊全部拿到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核准证》,市场监管局的服务效率真的很快,现在来旺良品堂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可以正式进入规模运营,未来更多的具有闽南特色的古早味可以进入市场,作坊老师傅的品牌也能得到沉淀。”
福建省首届小作坊监管现场会
2019年12月6日,福建省首届小作坊监管现场会在泉州市召开,泉州市小作坊治理工作在此次全省会议上作重点典型经验推荐,“泉州经验做法”得到各方高度肯定。
会议现场
夯实基础,解决小作坊"管什么"的问题
摸清底数全面建档登记
连续5年持续组织执法力量、发动基层监管所深入社区、乡村对全市所有地方传统食品小作坊基本情况开展普查摸底,累计摸排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6500多家次,确认为小作坊业态的有632家。
梳理分类理清对象主体
一方面,开展品种梳理分类。对全市摸排的227个地方传统食品品种逐一进行梳理分类,共梳理确定65个食品品种作为泉州市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另一方面,开展业态梳理分类。靶向锁定小作坊的监管目标、对象、业态和主体,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完善目录优化准入条件
自2013年起相继出台四批次泉州市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形成了全省地市级别门类最全、范围最大、覆盖最广的小作坊食品目录体系。从2014年仅有1家小作坊通过核准,到现在已有357家小作坊通过核准,核准工作全面铺开,让更多合规作坊从“地下”转到“地上”、从“幕后”推向“台前”。
出台意见指导规范监管
2015年3月,联合市食安办出台全省首个地市级小作坊监管指导意见。从制度层面上回答小作坊“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搭建小作坊监管的机制体制,为基层对小作坊的监管指明方向。
多措并举,解决小作坊“怎么管”的问题
坚持严字当头强化监督检查
及时制定小作坊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根据小作坊风险等级确定监督检查频次、内容和方式,推行小作坊“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督检查,加大对重点品种和重点区域的检查频率,依法向社会公示检查结果。根据日常监督检查结果,探索实行小作坊分类监管、动态监管。两年累计检查小作坊1276家次,发出下达整改通知书985张,淘汰关停97家,有力地规范市场秩序。
执法人员现场指导
坚持问题导向严格监督抽检
统一编制四批次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食品监督抽检项目指导意见。与获证生产企业同步建立小作坊食品安全风险清单,在每年全覆盖监督抽检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的小作坊食品进一步加大抽检频次。小作坊两年质量合格率达到99.75%,有效地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坚持重拳整治源头市场两手抓
按照“打击取缔一批、规范发展一批、转型升级一批”即“三个一批”的总体思路,连续5年开展小作坊集中专项分类整治行动。一方面,抓源头查处。累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作坊42起,关闭取缔“黑作坊、黑窝点”54个,形成震慑效应;另一方面,抓市场倒逼。按照先城区城郊后乡镇农村、先重要风险节点进而全区域推进的原则,分步推进无证查处工作,两年来,共发放小作坊核准证书194张,全市已有357家小作坊通过核准,倒逼成效明显。
工作人员对小作坊食品进行检查
坚持宣教引导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采取“示范现场”和“以案示警”的方式,开展小作坊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严格落实质量安全承诺制度,鼓励小作坊组建行业协会或加入相关食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管理作用,促进小作坊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
优化升级,解决小作坊“管出路”的问题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促提升
2015年,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在全省范围率先将小作坊示范点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连续四年开展小作坊示范点创建工作,累计创建54家小作坊示范点。以已有小作坊示范点为标杆,积极向财政部门争取小作坊提升专项资金,指导其他小作坊生产者改造提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发放小作坊核准证书
探索创新发展集聚生产新模式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集中生产”的模式,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在晋江、惠安、丰泽三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小作坊集聚生产新模式,逐步实现小作坊生产由少数个体向行业规范提升的转变。一是以“公司运营+招商入驻+传统民俗+文旅体验”形式试点小作坊集聚生产的“晋江”模式。在晋江龙湖,以福建省百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由该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闽南传统民俗地方特色食品小作坊集中区,采取招商入驻的方式引进所需食品作坊进行集中生产。产品涵盖闽南人由“初始出生”到“长大成人”全阶段所需的各色民俗地方传统食品,引导闽南民俗地方传统食品作坊向园区集聚,做到“七统一”:统一品牌、统一贮存、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检验、统一外包、统一销售、统一排污。同时,引入闽南民俗文化旅游元素,既有作坊制作等传统民俗文化元素观赏、又兼具实际作坊制作文旅体验,将整个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与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相结合,推出具有当地特色“名特优”式作坊;二是以“个体作坊+农业合作社”形式试点小作坊集聚生产的“惠安”模式。在惠安黄糖,针对原先分散在村落传统米粉作坊“小散底、脏乱差”的问题,推动当地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搬迁、统一排污,集中建设“苏塘”米粉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三是以“农户+农业基地+电商”形式试点小作坊集聚生产的“丰泽”模式。在丰泽华大街道,新浦社区居委会统一建设晒场、焙灶以及二次烘干设施,统一建立包装贮存区,依托“西畴农场”平台,打通基地产品销售电商通道,融体验、教学、娱乐为一体的产学基地,因地制宜推动区域特色食品作坊转型提升。
帮扶引导提档升级创品牌
帮扶引导小作坊建立完善食品生产制度,改进设备工艺,提高管理水平。晋江猪肉粕、惠安崇武鱼卷、安海手工面线等从之前的大多为“小、散、乱”家庭作坊生产发展形成“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区域特色小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小作坊品牌:湖头米粉、崇武鱼卷、深沪鱼丸、深沪花生4款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或商标产品保护,钟楼肉粽、海丝金凤元宵圆、浦西瑶绿豆饼、钟山蒸米粉、肖园土笋冻、美琼肉粕、永兴麻粩、董埔香饼8款产品列入“泉州伴手礼”名录,瑞芳鱼卷、亚佛饼皮、涂门贡糖、金国贡丸、衙口益盛花生5款产品先后被评为“泉州中华老字号”、“福建省老字号”名单,安海梧埭手工面线成功申报晋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把小作坊升级改造、集约发展、品质提升、品牌创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等紧密结合起来,丰富了质量内涵,扩大了产品影响力,全面提升整体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