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媒体报道,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商圈的道路上出现了许多灰黑色油斑,当地街道办联合辖区企业使用20多种清洁剂都没能彻底清除。造成这些油斑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名叫蜡瓶糖的糖果,其外层主要原料是蜂蜡,中间夹有果酱或糖浆,吃法类似于口香糖,只能咀嚼不能吞咽。凭借可爱的造型、多样的口味、“爆浆”的口感,蜡瓶糖成为许多人的新宠。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蜡瓶糖可以看到,相关商品标着“儿童”“可食用”“土蜂蜡”“纯天然”“手工自制”等标签,有的主播还在直播间现场制作或品尝蜡瓶糖……然而,在其“甜蜜诱惑”的背后,却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忧。由于缺乏相关标准,市面上销售的蜡瓶糖质量良莠不齐。还有媒体报道,不少蜡瓶糖的包装上未标明配料表、生产厂商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必要信息,属于“三无”产品。
近年来,“网红食品”层出不穷,新品牌、新品类不断涌现,激发了消费需求。但也要看到,“网红食品”在让众多美食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同时,因营养成分不达标、含有有害物质、添加剂过量、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问题而被曝光的情况也屡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某些商家特别是带货主播用“高颜值”的画面、充满套路的语言进行营销,消费者可能因此放松警惕,忽视其潜在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许多“网红食品”打着情怀、文艺、小清新等招牌,迎合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追求新奇、跟风从众的心理,这也让他们忽视了生产厂家、商家的资质。
食品安全之弦,须臾不可放松。唯有各方协同发力,共筑“网红食品”安全防线,公众才能尽享美好“食”光。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等部门应探索制定完善新业态食品特别是“网红食品”经营活动准入准营标准,形成网上搜索、实体寻源的监管机制,严防黑作坊变身“网红店”;建立针对“网红食品”生产厂家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增加定时检查和随机检查频次。电商平台应当好“把关人”,加大商品审核力度,完善信誉评价体系,及时惩处或清退违规商家。
直播间经营者、带货主播等应坚持诚信为本,不得对“网红食品”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莫为眼前小利而砸了招牌。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面对“网红”推荐、达人“种草”的商品,切勿盲目跟风,而要仔细辨别、货比三家,谨防掉入“网红食品”的“甜蜜陷阱”。(张暄)